4月21日消息,证监会今晚将新增IPO预披露,新增数量为18家,其中包括2012年曾申报中小板被否的来伊份,同时还包括万达影院和华安证券,万达影院选择深市中小板。继上周五半夜鸡叫预披露28家IPO,累计IPO预披露总数达到48家。笔者这里不关心披露的是哪些预备IPO的公司,而是对这个披露的时间点比较感兴趣,为什么都是选择在半夜呢?
众所周知,证监会的信息披露是直接影响股市的一个重磅因素,在中国目前股市回报、分红机制不完善,上市公司利用股市融资、高管利用股市套现的现象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如何保障一般投资者利益是股市健康运转的前提条件。
在新任证监会领导班子的改革意图中,改革IPO上市流程,强化股市的分红机制,强调有进有退,完善退市制度,以及建立上市公司注册制,从根本上而言,都是强化投资者的权益,而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组成结构,强调用市场化的风险和收益手段来代替监管的核准与隐形的担保(最明显的就是注册制的建立,注册制的核心是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即使该证券没有任何投资价值,证券主管机关也无权干涉,因为自愿上当被认为是投资者不可剥夺的权利)。
同样,对于信息披露而言,证监会的信息极有可能对当天或者第二天的证券市场形成较大的震动,特别是在目前炒作题材和趋势、热点的情况下,信息披露具有具有了别样的价值:提前预知披露的信息,便可以先人一步,提前进行股票的买入卖出或者期货的多空套利手段,实现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巨大盈利。
对于信息披露,证监会的规定是怎样的呢?
一般而言,信息披露的官方指定交易所网站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网站,官方指定的纸制媒体为“七报一刊”,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占99%以上份额。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也一样,信息披露平台是由证监会指定的网站或者报纸等媒体,其它媒体的披露时间不可早于指定平台的时间,以免造成程序不规范和信息不对称。而对于具体的披露时间,一般来说,比较正常的时间是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但并没有否认其他时间段进行披露的可能性,比如周末,又比如这几天接连出现的半夜。
那么证监会半夜披露信息是否是最近才开始的呢,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而是有一个历史的沿袭过程。证监会早在2008年开始就断断续续有过半夜披露信息的案例。
2008年4月20日深夜,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对于大宗转让的存量股份,要到大宗交易系统去做转让。 2009年3月31日,“半夜鸡叫”再次现身。当天凌晨2时,中国证监会通过其网站正式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2013年3月,就在股指处于上下两难之际,证监会再度“半夜鸡叫”,于3月6日半夜公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和《关于实施的规定》,投资限制放宽,RQFII可100%投A股。 2014年1月12日,证监会半夜发布了《关于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在这之前,新股“奥赛康(300361)”在1月10日凌晨紧急公告暂缓IPO。
那么半夜披露信息有何种考虑呢?
第一,如果在白天公布,那么相对来说不能体现出消息的准确传递性,一方面白天是上班族的工作高压时,即便是证券、基金、私募等业内人士,也会面临频繁的会议和会客的过程,当中还夹杂着媒体的各种信息解读和各种干扰性的其他事件,并不一定能发挥信息披露的最大效果。也就是说,信息从披露出来到最后被证券市场的参与者所接收,中间还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信息传递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发生失真现象的可能性是蛮大的。在半夜这样一个相对比较安静的舆论环境和媒体环境下发布,相对而言精准性更高。
第二,夜晚发布,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表明监管机构的某种意图。比如此次新增IPO的披露,选择在半夜,其实也是为了给投资者一个明确的信号,高层希望用这种方式来鼓励和带动股市的发展。这种在非正常时间段公布重大信息的做法,有点类似于外交上的新闻公告,是为了引起某种重视和注意力。从这个角度而言,半夜鸡叫的证监会,已经达到了目的。
第三,选择在半夜这个时间段来公布重大信息,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小政策上和利益集团的阻力。政策改革是有一定风险的,而风险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内部和外部阻力,对于证监会的信息披露而言,每一个具体信息都可能因为背后利益的博弈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失败而流产。而在半夜这个时间段,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减少阻力的作用,用先干先行的思路,先过河再说,至于碰到问题,以后再谈。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冲破现有的体制和机制阻碍的。
仁略咨询观点:提起“半夜鸡叫”,股市里的投资者自然会想起2007年5月30日的印花税上调事件。 这条被誉为特大利空午夜偷袭中国股市当天凌晨的消息,2007年5月30日凌晨发布。相关内容为,财政部作出决定将股票交易印花税从当时的1‰提高到3‰,股市因此出现暴跌走势。因此,对于“半夜鸡叫”,投资者有着切肤之痛。